当BM-21火箭炮的爆炸声在边境山谷间回荡,泰国F-16战机的轰鸣声划破天际,东南亚这两个邻国的冲突已从零星交火升级为重型武器对决。
仅仅两天时间,泰柬边境800公里争议线上多处爆发激战,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先开火,边境百姓背着行囊逃离家园——这场冲突为何愈演愈烈?被传“跑路”的洪森到底在做什么?
两边已经打了一天一夜(资料图)
一、冲突已进入白热化,双方伤亡持续增加
冲突第二天凌晨,柬埔寨军队率先动用BM-21火箭炮系统向泰国境内持续射击,泰国随即出动6架F-16战斗机对柬埔寨地面军事目标展开轰炸,下午又加派4架F-16进行第二轮空袭,炸毁多处军事设施。
地面战场上,泰国陆军在四色菊府摧毁2辆柬军坦克,在素林府争夺边境控制权;柬埔寨则以炮击回击,宣称成功击退泰军进攻。
伤亡数字在不断攀升。泰国通报称,截至24日21时已有13名平民和1名士兵死亡,46人受伤;柬埔寨奥多棉吉省报告1名平民死亡、5人受伤;泰国方面还声称柬埔寨已有24人身亡。
展开剩余79%双方对冲突起因各执一词:泰国军方称柬方士兵24日8时20分在达蒙通寺附近率先开火;柬埔寨国防部则反驳说,泰军8时30分首先攻击平民区,柬军40分钟后才自卫还击。
如今边境局势仍在恶化。泰国陆军在社交媒体警告民众远离边境,柬埔寨则组织居民撤离危险区域。
泰国文化部长佩通坦含泪谴责柬埔寨攻击平民,宣布“谈判时间已结束”;柬埔寨国会发表声明,谴责泰国“军事侵略”,支持洪玛奈向联合国求助。
他信妇女(资料图)
二、冲突背后:历史积怨与现实利益的交织
这场冲突绝非偶然,而是多重矛盾长期积累的爆发。最核心的根源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领土争端——1907年法国殖民者划定边界时,将柏威夏寺划归柬埔寨,却把通往寺庙的唯一道路留在泰国境内。
这种“主权归柬、通道在泰”的畸形安排,让双方在这一区域对峙了百年,仅今年5月就曾发生过短暂交火。
现实利益的诱惑更让争端难以化解。争议地区不仅地缘位置重要,还被认为蕴藏大量稀土资源。在新能源产业崛起的背景下,稀土成为战略资源,双方自然不愿让步。此外,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经济价值,也让双方在领土问题上寸土不让。
国内政治因素则成了冲突的“催化剂”。泰国方面,他信家族的佩通坦和首相普坦态度强硬,部分源于洪森此前引发的“录音门”让泰国政坛动荡;柬埔寨方面,洪森父子正需通过“捍卫主权”巩固国内支持,因此在边境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。正如专家杨丹志分析,双方都需要借对外强硬回应国内诉求。
泰国军方证实向边境部署F-16战斗机并发动越境空袭(资料图)
三、军力对比:纸面优势与实战能力的反差
从纸面数据看,泰国军力明显占优。其现役军人36万,是柬埔寨(9万人)的4倍;空军拥有48架F-16和11架JAS-39“鹰狮”战机,对柬埔寨仅有的老旧米格-21形成碾压;海军甚至装备轻型航母,而柬埔寨海军主力仅是20艘巡逻艇。2024年泰国军费56亿美元,是柬埔寨(7.1亿美元)的7倍多。
但实战中双方差距并没那么大。泰国军队虽装备先进,却因历史上多次政变导致政府对军队信任不足,训练水平和纪律性一般。
专家石宏指出,泰国空军在山岳丛林地带的对地攻击能力薄弱,F-16的轰炸效果有限。而柬埔寨军队虽装备老旧,却更适应边境山地作战,近年采购的170多辆先进火箭炮在数量上反超泰国,加上士兵作战勇猛,反而在局部冲突中不落下风。
这种反差在历史冲突中已得到验证——尽管泰国装备占优,柏威夏寺地区长期被柬埔寨实际控制。此次冲突中,柬埔寨能用火箭炮有效反击,也印证了“实战能力≠装备水平”的规律。
佩通坦和洪森(资料图)
四、国际调解登场,但停火仍难
冲突爆发后,国际社会迅速介入。中国外交部多次表态,希望双方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”,并表示愿发挥斡旋作用;联合国安理会计划召开闭门会议讨论局势,柬埔寨已正式请求安理会干预。东盟作为地区组织,也可能出面调解——毕竟泰柬同为成员国,冲突持续将损害东盟形象。
但外部调解效果有限。泰国方面,佩通坦明确表示“谈判时间结束”,普坦也称“需先停火才能谈”;柬埔寨虽寻求国际支持,却坚持要泰国“撤军”才肯停火。双方都在利用国际舆论施压,而非准备让步。
不过专家普遍认为冲突不会扩大为全面冲突。杨丹志指出,两国都面临发展经济的国内要务,不愿陷入长期战乱;石宏也认为,双方更多是“展示强硬”,实际都在避免冲突失控。这种“斗而不破”的默契,可能为后续调解留下空间。
军事行动(资料图)
五、洪森后悔了吗?现在还看不出来
面对冲突,洪森的表现耐人寻味。他先是驳斥“逃往中国”的传言,宣称“坐镇指挥反击”,随后与洪玛奈、军方高层召开紧急会议。这种姿态既回应了国内对领导人的期待,也向泰国展示了强硬。
从目前局势看,洪森未必后悔。“录音门”虽引发泰国不满,但冲突爆发后,柬埔寨通过塑造“受害者”形象凝聚了国内共识,洪森父子的支持率反而可能提升。至于未来是否后悔,取决于冲突持续时间——若战事拖延导致经济受损,国内压力增大,态度或许会软化。
眼下泰柬仍在对峙,炮火未停。但无论谁占上风,长期冲突对双方都是损耗。正如中方所言,“诉诸武力不是明智之举”。或许当双方弹药消耗得差不多,国内压力增大时,才会愿意坐到谈判桌前——毕竟邻居永远搬不走,和平终究是唯一选择。
发布于:江苏省旺源配资-2023十大正规配资平台-最靠谱的炒股杠杆平台-中国十大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