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云雷纹双耳三兽足铜敦
1996年,在雨城区大众路的一片工地考古发掘中,出土了一件宋代云雷纹双耳三兽足铜敦。这件青铜器物口径20厘米、腹径61厘米、高13厘米,呈敛口、平沿造型,腹部微收,有一对环状附耳,圜底,下承三兽足。
敦是古代盛食器的一种,主要用于盛放熟食。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,各有三足或圈足,上下合成球形,盖可倒置,上下可以分开,作为两件食器使用。简单来说,古人带一件敦出门,盛熟食时可以瞬间拥有两个碗。
尽管在考古发掘中并未发现这件铜敦的盖,且铜敦通体锈蚀严重,但不难看出,铜敦的上腹部装饰有云雷纹,附耳正面及侧面各刻饰凹弦纹二周,纹饰细腻,工艺特征鲜明。
云雷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典型纹饰,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“回”字形线条所构成。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,单称为“云纹”;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图,单称为“雷纹”。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,配合凤鸟纹、兽面纹等进行装饰。有时也作为独立装饰纹样出现在器物的颈部或足部。盛行于商代和西周,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;唐宋时期,云雷纹作为辅助纹样出现在木质建筑上;明清时期,云雷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。
有观点认为,“云与雷”对应“圆与方”,正与中国古代“天圆地方”的宇宙观相契合。云雷纹有可能脱胎于象征生生不息、延绵不绝的涡纹。
这件宋代云雷纹双耳三兽足铜敦,虽历经千年风霜,盖已不存,锈迹遍布,却依然以其独特的形制与纹饰,诉说着古代的生活图景与工艺水准。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盛食器,更见证着纹饰背后文化意涵的传承与延续,为我们了解古代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,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。
转载自雅安日报
发布于:北京市旺源配资-2023十大正规配资平台-最靠谱的炒股杠杆平台-中国十大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